在中国现代雕塑发展历史中,朱铭作为现代主义艺术发展历史中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以中华民族数千年民间传统文化作为自己创作上的精神之源、语言之本和文化之根,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源头中探索雕塑技法和艺术风格,以世界性的雕塑语言传达着丰富而深邃的哲学思想、美学精神,以触及灵魂的震撼力、生命力影响世人,开辟了一条独具东方美学神韵的现代雕塑之路,由此成为中国现代雕塑百年发展历史中的宗师巨擘之一。值此逝世一周年之际,本文以新时期的国际背景、两岸关系等基础上,结合朱铭的艺术特点等方面对其艺术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同道同业的研究予以参考。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现代雕塑家面临着文化认同、市场之间的竞争等挑战。同时,全球化也为中国现代雕塑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展示平台。经过百余年的洗礼,中国雕塑艺术基于数千年的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世界各民族优秀雕塑的营养,进行古代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雕塑风格,开始在文化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登上世界舞台。在当代雕塑艺术的跨国界交流中,中国雕塑家以具有东方民族特色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内涵切实做出中国贡献的同时,也成为国际艺术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朱铭就是有代表性的一位。数十年来,他不仅在各大国际艺术展览中频频亮相,还在国际雕塑比赛中屡获殊荣,其作品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艺术机构、跨国企业及个人爱好者收藏,其艺术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分析而言,朱铭的现代雕塑艺术在国际上的重要影响大多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文化交流:朱铭一方面通过《太极》《人间》等系列作品,展示中国当代雕塑创作面貌、理念和技术;一方面参与国际艺术合作,通过学术交流、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推动艺术创新:朱铭在继承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在雕塑创作中将西方现代艺术元素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进行结合、创新,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为世界雕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而为中国现代雕塑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做出突出贡献。
朱铭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艺术造诣在国际艺术界享有了盛誉,创造了华人在世界雕塑领域的拍卖价、影响力、知名度等方面的多个之最,成为艺术创作领域、艺术商业领域取得双重成功的代表性艺术家。基于新时期中国台湾与大陆关系的角度上,将朱铭当作艺术个案进行艺术研究具备极其重大的价值与意义,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现代转化和创新发展,也有助于增进两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具备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朱铭的艺术作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创新精神。他的雕塑作品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元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这种跨文化的艺术表达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也为两岸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生动的实例。
2、朱铭的艺术成就为两岸艺术家树立了榜样。他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荣耀,也是中国台湾艺术界的骄傲,同时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通过研究朱铭的艺术道路和创作理念,可以激励两岸艺术家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勇于创新,追求卓越,一同推动中华艺术的发展。
3、朱铭的艺术影响力有助于增进两岸人民的情感联系。艺术是无国界的语言,朱铭的作品在全世界内受到赞誉,这不仅提升了中国艺术的国际地位,也有助于增进两岸同胞对共同文化根源的认同感。通过雕塑艺术这一桥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两岸人民的心灵沟通,增强民族凝聚力。
4、朱铭的艺术研究有助于推动两岸文化政策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对朱铭艺术生涯的深入分析,可以探讨两岸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合作潜力,为两岸文化交流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促进两岸文化事业的共同繁荣。
朱铭的雕塑艺术不仅是对传统雕塑技艺的传承,更是对东方文化深层次内涵的挖掘与表达。其作品深刻融合了东方文化的精髓,跨越了物质与精神的界限,将东方哲学、文化与艺术完美结合,在主题内涵、乡土情怀、道家文化、阴阳学说以及中华武术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为观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从表现意义上来说,他不仅丰富了当代雕塑的艺术语言,更为东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朱铭的雕塑作品常常围绕着东方哲学的核心主题展开,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通过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的手法,他传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宇宙秩序的敬畏。例如,在《太极》系列中,朱铭巧妙地运用了阴阳相生的概念,通过雕塑形态的对比与和谐,展现了宇宙间万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哲学思想。
由于朱铭早年以庙宇雕刻出身,创作题材上受民间艺术的影响。因此,他的作品中不乏对乡土文化的深情表达,通过结合神话和历史传说,以充满文化生命力的刀法展现备受世人景仰的武神、僧佛等形象。他通过对农村里的生活场景的再现,以及对传统农具、建筑等元素的艺术加工,唤起了人们对故土的记忆与情感。这种乡土情怀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民间传统文化价值的肯定与传承。
道家文化对朱铭的雕塑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通过雕塑作品传达了对自然和谐的追求,以及对“无为而治”理念的实践。朱铭以简洁的线条和流畅的形态,表现了道家文化中“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引导观者在欣赏其作品的同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阴阳学说是朱铭雕塑中的另一个重要元素。他通过对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的艺术表现,探讨了平衡与对立的哲学问题。朱铭运用对比鲜明的形态和色彩,展现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启发观者对生命中矛盾与和谐的深层次思考。
朱铭开始练习太极拳是为了强健体魄,但他逐渐对将太极文化精义转化为艺术创作表达,让中华武术在雕塑作品中得到了独特的艺术呈现,将太极中气韵的流动与木纹天然的丝状肌理互为表里,深化太极精神,推出《太极系列》作品并延续了三十年的创作。他通过对武术动作的捕捉与抽象化,展现了武术的力量与美学,同时融入了东方哲学的思考,使得作品不仅仅具备视觉上的冲击力,更富含深层的文化内涵。
生肖作为中华民族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有着丰富的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朱铭凭借《乡土系列》扬名艺坛后,在写实基础上走向写意、写神,《十二生肖》系列作品是突出代表。《马》体现优雅灵活、坚毅敏锐的性格特征,《狗》刻画神气高昂、机警灵敏的样貌神态,蕴含着大富大贵的美好寓意。
庙宇是供奉或历史上名人的处所,由此形成的庙宇文化体现着丰富而悠久的中国民间宗教历史与文华,而中国台湾的庙宇文化尤为发达。作为中国台湾艺术家,朱铭早年通过结合神话和历史传说,创作了大量庙宇文化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充满文化生命力的形式展现世人景仰的神、僧、佛等形象,体现了他的传统民间文化信仰,寄托着他的精神与祈望。
在造型方面,朱铭作品与西班牙”艺术三杰”之一的爱德华多·奇伊达、德国著名抽象主义雕塑家约克·皮里卡特、美国著名抽象主义雕塑家比利·李的作品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朱铭在其创作中进一步超越了写实的造型法则,传达了一种深邃的艺术理念和哲学思考。正如朱铭所说:“我的艺术生涯如同一棵树的成长,乡土是它的根,太极系列是它的枝干。”分析朱铭雕塑创作中的抽象造型理念,大致上可以分为《太极》系列的纯抽象形态,《人间》系列的半抽象形态。不管是抽象形态,还是半抽象形态,他强调简约明朗的手法,通过去除多余的装饰和细节,强调形态的本质和内在的动态,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朴素而深刻的美感。他追求的“大朴不雕,大道至简”的艺术境界,体现了对简约美的追求。这种简约手法不仅是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对雕塑语言的精炼,也是他对东方美学理念的传承和发展。他对抽象艺术语言的深刻探索,也为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太极》系列是朱铭纯抽象雕塑的代表作,这一系列作品以太极图的阴阳相生原理为基础,通过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形态,抽象地表达了宇宙间万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哲学思想。朱铭在《太极》系列中运用了极简的雕塑语言,去除了所有不必要的装饰和细节,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纯粹和宁静的美感。这种纯抽象的形态不仅是对传统太极文化的现代诠释,也是对抽象艺术语言的深刻探索。
在《人间》系列中,朱铭采用了半抽象的手法,将人物和动物的造型进行了简化和提炼。这些作品保留了一定的具象特征,但同时又通过抽象化的处理,去除了细节的繁琐,强调了形态的本质和动态。例如,在《人间》系列中的一些人物雕塑,朱铭通过简化的人体结构和流畅的线条,捕捉了人物的姿态和情感,同时又赋予了作品一种超越现实的抽象美感。这种半抽象的形态既保留了观者对作品的直观理解,又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写意精神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个性表达,追求意境的深远和形式的自由。朱铭的雕塑艺术深受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影响,将写意精神融入雕塑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创作面貌。
朱铭在创作过程中,不拘泥于物象的细节真实,而是追求神韵和意境的表达。其雕塑风格源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画,强调“意在笔先”,追求“形神兼备”。在美学思想方面则源于中国古代的魏晋玄学和禅宗美学,重视体现与表达内心的体验和精神的自由。
朱铭的许多作品在雕刻处理上如同中国画一般,意到笔不到,为观者留下了大量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在《太极》系列中,朱铭通过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形态,抽象地表达了太极的哲学思想,作品中充满了写意的韵味。在《人间》系列中,朱铭通过对人物和动物造型的简化和提炼,捕捉了形态的本质和动态,使得作品既有具象的直观性,又有抽象的想象空间。朱铭的这种创作方式是对雕塑表现手法的丰富,其作品反映出来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为观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激发人们对艺术的多维度理解,对当今雕塑领域的创新突破和多样化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朱铭的雕塑艺术深受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作品不仅展现了雕塑技艺的高超,更传达了一种深邃的艺术理念和哲学思考。
朱铭的雕塑作品以其浑厚刚正的特征著称。这种特征体现在作品的形态和气质上,既有原始宗教的狞厉之美,又有道家思想中的浪漫主义审美,以及世俗生活中的朴素之美。朱铭的作品看似稚气、古朴、笨拙,实则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美学根源上,朱铭对中国雕塑美学精神的把握建立在儒释道互补的层面上,提供了一种意识美学上的艺术范式;从精神层面上而言,朱铭的雕塑艺术体现着浑厚刚正的美学特征,有着辛弃疾、苏东坡、陈子昂等人诗词中创作视野广阔、气象恢弘雄放的特点,涌动着傲然卓立于天地的风骨精神。
朱铭的雕塑美学不仅是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雕塑艺术的创新。他的作品以其浑厚刚正的特征和写意雕塑的美学特点,为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式。朱铭的雕塑美学为观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激发了人们对艺术的多维度理解,在现代社会中具备极其重大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对于推动中华雕塑美学的演进具有深远的意义。从美学价值上,朱铭通过一种新的生命文化尺度,以最直接、最共情的方式建立了大众认知与时代感知的有机链接,在中国雕塑美学的演进历程中独树一帜,对当今雕塑领域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的启示意义。
朱铭在雕塑材料的选择上,注重多元化、复合化。在他的雕塑创作中,材料的选择与运用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考量,更是艺术表达的重要手段;不仅关系到作品的物理形态,更是艺术情感表达和观念传达的媒介。
①自然性与原始性:朱铭的作品中,常常使用木材、石材等自然材料,这些材料保留了自然的纹理和质感,体现出一种原始的美感。
②可塑性与表现性:朱铭善于利用材料的物理特性,通过雕刻、打磨等手段,赋予材料新的形态和生命,使其成为表达艺术观念的载体。
③文化性与象征性:在材料的选择上,朱铭往往结合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元素,如使用青铜、石雕等传统材料,赋予作品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①木材:朱铭最早采用的雕塑材料就是木材,许多作品采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如樟木、楠木等,这些材料易于雕刻,且拥有非常良好的耐久性。
②石材:石材在朱铭的作品中也占有主体地位,如花岗岩、大理石等,石材的坚硬质感与雕塑的永恒主题相得益彰。
③铜:青铜是朱铭常用的金属材料之一,其历史悠远长久,拥有非常良好的铸造性能和抵抗腐蚀能力,适合表现复杂精细的雕塑形态。
④不锈钢: 青铜也是朱铭常用的金属材料之一,其光洁亮丽、镜面反射的特点,能够营造时尚气息。借助于各种颜色的喷绘技术,更能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①形式构建:材料的选择和处理直接影响到雕塑作品的形式构建,朱铭通过材料的特性来塑造作品的形态和结构。
②情感传递:材料的质感、色彩和纹理能够激发观者的感官体验,朱铭巧妙地利用这一点来传递作品的情感和氛围。
③观念表达:材料的文化属性和象征意义为朱铭提供了表达艺术观念的途径,使其作品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思想上的启迪。
朱铭的雕塑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成为跨越文化界限的艺术表达。他的作品不仅在亚洲地区被广泛解读、认知与接受并获得赞誉,也在欧美等地的艺术展览中获得了高度评价。朱铭的艺术创作基于特定的文化背景或语言形式,突破了地域和民族的限制,形成了一种普遍性的世界艺术语言,触及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体验。
①写实与夸张的结合:朱铭的作品中,写实与夸张手法的结合是其语言形式的重要特征。他通过对人物形态的精确捕捉,展现了生活的真实面貌,同时通过夸张的表达,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力。
②隐喻与象征的运用:在朱铭的雕塑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是其语言形式的另一亮点。他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使得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和更广泛的解读空间。
③色彩、线条、形状的艺术元素:朱铭在作品中对色彩、线条、形状等艺术元素的精心运用,使得其雕塑语言更为丰富和多元。这些元素的组合和变化,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视觉效果,也深化了作品的情感表达。
朱铭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在国际艺术领域中获得认可,是因为其语言形式具有普遍性和包容性。他的作品不包含意识形态和宏大叙事,而是通过艺术语言传达了对文化精神的尊重和对世俗生活的感动,反映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与物之间的共有关联、与天地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这种表达方式容易被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所理解和接受。
自古以来,台湾一直是中国的一部分。其与大陆在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上的差异,反映在艺术创作上,则是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在雕塑艺术方面,中国台湾艺术家朱铭与大陆艺术家相比,存在着时代背景、文化形态、创作手法、艺术思维等方面的一定差别,这些差异反映了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
台湾与大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这些变迁对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铭的雕塑艺术在台湾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而大陆艺术家的创作则更多地受到大陆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台湾与大陆的文化形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朱铭的雕塑艺术深受台湾本土文化的影响,同时融合了中华民间传统文化的元素。大陆艺术家的创作则更多地体现了大陆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朱铭的雕塑艺术以其简洁的线条和造型、对民间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不一样的材质的精湛驾驭为特点。大陆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则更加多样,既有传统的手工艺美感,也有现代的工业质感,体现了大陆艺术家对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实践。
朱铭的艺术思维强调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他的作品常常将复杂的形象简化,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大陆艺术家的艺术思维则更看重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和批判,以及对未来艺术发展的探索。
朱铭的雕塑艺术取得了崇高的成就,获得了国内外的无数赞誉,在国际艺术市场上也具有了较高的价值认可。朱铭的艺术成就在于其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全世界内传播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提升了中华文化在国际艺术界的地位,为全球艺术界提供了一个东方视角,促进了东西方艺术的交流与对话。朱铭的艺术实践为其他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他的成功证明了在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家能够最终靠对本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创新表达,将个人艺术创作与民族文化紧密结合,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参与全球文化的交流与竞争,实现国际化的艺术追求。
因此,朱铭的艺术成就不仅为台湾艺术界增添了光彩,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是中国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展现。在此呼吁业界,应充分肯定并褒扬朱铭在国际艺术领域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与国际影响,从而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繁荣昌盛与创新发展。
(图象授权:朱铭美术馆。特别感谢朱铭美术馆馆长刘柏村先生的全力支持。朱铭工作照-柯锡杰摄)
[1] 朱铭艺术研究会.朱铭雕塑艺术研究[M].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2010.
[2] 李明.东方元素在当代雕塑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5.
[5] 赵强.中华武术在朱铭雕塑中的艺术表现[J].艺术研究,2016(01).
[6] 朱铭美术馆.朱铭太极雕塑[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6.
[8] 乔迁.国际视野下中国当代雕塑的民族风格[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9.
本名朱川泰,生于中国台湾省苗栗县通霄镇。15岁时,师从雕刻师傅李金川学习雕刻及绘画。1966年获台湾全省美展优选奖。30岁时拜入杨英风门下学习雕塑创作。1976年在台湾历史博物馆的个展造成轰动,开始创作《太极系列》作品。1977年起在日本、中国香港、美国纽约、菲律宾、泰国、新加坡、英国、法国、卢森堡、比利时、意大利威尼斯、德国柏林、中国北京陆续举办展览。1998年起,获香港基金会“奖-成就奖”,日本第14届“东京创新大赏海外赏”,日本岐阜县美术馆第2回“圆空赏”,台湾“行政院文化奖”,日本第18届福冈”亚洲文化奖-艺术文化奖”,台湾“新北市文化贡献奖”,香港颁予第六届“亚洲艺术创变者大奖”,第二届“蔡万才台湾贡献奖”,台湾第16届“华人领袖远见高峰会”终身成就奖,台湾文化耕耘奖等荣誉,被香港Tatler杂志选为“亚洲最具影响力文化人士”之一。曾获辅仁大学名誉艺术博士学位、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曾创下多个销售记录,其中2019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2,761万元人民币名列《2020胡润中国艺术榜》第25位。2007年“太极系列”之《大对招》在香港以1488万港元创下中国当代雕塑作品的拍卖新纪录。大量作品被多个国家的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多件公共艺术作品立于国际上多个国家的城市环境中。
2024(中国·东阳)中国雕塑产业发展大会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暨浙江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泛雕塑艺术交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