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龙头企业百里荒旅游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百里荒公司”)深入实施区域化党建行动,通过组建功能型联合党组织,实现跨区共建、企地联建,推动组织聚合、资源共享、区域统筹,带领周边群众由“坐山”吃“资源饭”向“护山”吃“生态饭”转化,实现了由“荒”变“绿”、由“荒”变“景”、由“荒”变“金”的华丽蜕变,绘就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富春山居图”。
百里荒因古时方圆百里无人烟而得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百里荒荒山秃岭、交通闭塞、产业凋零、生态脆弱,附近居民多以上山私采煤矿为生。随着响应国家号召开始退耕还林,万人齐上百里荒复绿植草,旅游业悄然兴起,百里荒渐渐被人熟知。
2016年,百里荒旅游公司应运而生,初步构建了以旅游为龙头,以畜牧、康养为两翼的发展格局,“旅游+”带动力日益强大。近年来,百里荒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旅游综合产值突破2亿元。百里荒公司先后荣获全国4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等称号。
为进一步释放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旅融合发展红利,2019年11月,宜昌市委规划成立了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横跨夷陵区、当阳市、远安县三地,覆盖6镇、43村、近10万居民,总面积769平方公里,是湖北省唯一的跨县域乡村振兴试验区。通过近5年的耕耘,试验区的畜牧、康养、旅游资源使得游客数量每年递增30%以上,带动沿线万元以上,实现了“从荒山矿山到绿水青山、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三级跨越,现已上升为省级战略、宜昌实施。2021年7月,百里荒公司党支部荣膺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11月,试验区喜摘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金字招牌”。
一是做优试验区党委,让党旗飘“红”。为抓好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职能,经分乡镇党委、龙泉镇党委商议,报夷陵区委同意,成立宜昌市夷陵区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委员会(功能型),覆盖10个支部委员会。试验区党委按照“资源共享、大事共议、服务一体”的原则开展工作,发挥政治引领和组织引领功能,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区域事务、指导产业兴旺。党委牵头,“企、银、政、景、村、民”携手践行共同缔造理念,夷陵、远安、当阳三地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环境建设和社会治理,系统谋划了近三年实施的2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近100亿元。
二是做强企业党支部,让产业亮“金”。百里荒公司党支部围绕“抓党建、带队伍、促发展”,组建“红叶党支部”,精心打造“红叶映初心”党建品牌,探索推出以“红色堡垒、红星课堂、红叶品格”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服务工作法,发动群众土地流转得租金、牛羊养殖变黄金、企业支持省本金、就地务工赚薪金,提升村域资源对价市场能力。通过坚持生态项目产业化、产业项目生态化,投资1300万元新建生态肉牛养殖基地,免费为农户建标准化羊舍75栋,发动周边群众600余人参加培训就业,实现沿线万元以上。
三是做实星火党小组,让民生添“彩”。成立农牧星火党小组,探索建立“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利益联结机制,并搭建“种羊提供+技术服务+全程防疫+保底收购”风险防范机制,创办牛羊学校(帮助村民学习牛羊养殖技术)、牛羊工厂(为村民提供工作岗位)、牛羊银行(为村民提供小牛小羊)。推动8个核心村全部授予信用示范村,引导金融机构释放惠农贷近8000万元,致力于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成立环百里荒农旅融合示范带民宿农家乐协会、牛羊养殖协会,统一规范餐饮菜品、烹饪方法、民宿硬件等标准规范,带动周边300余家农家乐科学有序持续发展。
一是搭好框架。推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百里荒旅游集团董事长担任党委书记,相关乡镇负责人兼任党委副书记,相关村、企业党支部书记兼任委员,形成“1+2+8+x”(1名党委书记、2名党委副书记、8个核心村、多种合作社)组织架构,制定大事共议、发展共谋、项目共建、成果共享工作办法,采取“党委书记+镇党委副书记+村级专职委员+党员”推进模式,将试验区506名党员、14100名群众牢牢拴在“政银企、景村民”利益联结机制上,充分释放“红色”动能。
二是抓好引领。2022年以来,夷陵区通过“蹲点调研+竞争选派+参与分工”的方式,择优选派3名党建指导员全脱产驻企纾困。党建指导员入驻百里荒公司后,迅速完成“跳出‘机关门’、走进‘企业门’”的角色转变,秉承“指导不领导、到位不越位、帮办不包办”的原则,积极承担起建设指导员、政策宣传员、沟通信息员、纠纷调解员、企业服务员的多重角色。扎实开展“党建聚合力”系列活动、“我为环百试验区发展献一策”活动、办实事活动、“五员行动”等四轮驱动,推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一是公约共履。率先印发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实施方案,全域推行《环百里荒农旅融合示范带共同缔造公约》,发动群众一起干、一起创。开展乡村比“美颜”、村民比“美德”、党员比“美誉”系列活动,组织党委成员、理事会成员、村民代表等对示范带各村前后对比发生的面貌改变进行“评比”,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集中开展“最美致富带头人”“农家乐微笑之星”“党员先锋岗”“党员先锋队”等推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带动身边人,形成互促互进的良好氛围。
二是环境共创。坚持以变应变,以新应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提升行动,试行党委定标、群众自建、评价补助模式,采取连片共建、连户互建、村民自建、特色创建方式,打造“房前花果香、屋后树隐房、田间不撂荒”的美丽乡村。探索行业标准,集中打造一批“农民集市”,举办一系列“丰收节”“冰雪节”,全面缔结“企银政+景村民”的互动共赢机制,最大限度激发群众、经营主体和社会等多方积极性。
三是精神共塑。以文培元,充分的发挥试验区党委的政治引领和文化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乡村振兴学院(农民大学、老年大学)、政治生活体验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立足资源禀赋,推进乡风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各具特色的乡村文明示范村3个。厚植“拓荒”精神,挖掘历史故事,结合全市教育基地创建,打造了2条红色教育路线节乡村振兴精品课程,进一步塑造和升华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三线文化共同精神。目前,百里荒公司党支部已形成融入旅游的“山上畜牧、山腰果蔬、山脚粮油”的绿色循环农业产业格局,打造出“宜昌白山羊”“夷陵牛”“南垭贡米”等一批深受市场欢迎的农牧业品牌,让百里荒农田变成了景区,种田变成了旅游体验。
百里荒公司党支部从“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到“最美爱情路,直通山楂树”的完美蝶变,充分说明推动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以党组织体系形态创新,引领和带动经济转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模式创新。将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与产业转型、现实需要紧密结合,依托组织形态、治理体系、人员流转、要素配置的革新重塑,尤其要注重用好“政策激励、利益链接、互惠互助”等现实载体和有效抓手,因地制宜推进传统“建制型”党组织到“功能型”党组织的延伸拓展,不断溢出“组织+”效益,力促田园变景区、农民变股东,让农民笑容多起来、荷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让美好生活的缔造者生活更美好。
(一)要牵牢党建引领“牛鼻”。百里荒公司党支部是片区高水平发展的压舱石,党委书记是乡村振兴的“领头羊”。百里荒通过党建引领、企地联建、跨区共建等方式,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企业的产业优势、市场优势有机结合,推动“政银企、景村民”经济利益的交叉捆绑,实现了支部有作为、党员当先锋、集体增收益、群众得实惠“四方共赢”的良好成效。实践证明,必须牢牢把握党建引领这个根本政治方向,与时俱进推进基层党组织体系形态创新,因地制宜优化抓党建、促发展的方法载体,推动新质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关系的精准匹配和辩证统一,才能实现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的关键性增长。
(二)要点燃创新驱动“引擎”。立足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和党员流动的新形势、新特点,百里荒公司党支部从始至终坚持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找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发展路径,创新培植资源汇聚和要素保障新模式。通过探索出台“集体土地入市交易、户口迁移、先建后补”等三个创新办法,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解决了“土地怎么办、人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这三个核心问题,通过驱动乡贤能人汇聚、闲置土地流转、营商环境优化“三驾马车”,不断将乡创文化、康养运动、农旅体验、特色产业等不同业态叠加起来,把党建引领力转化为发展引领力。
(三)要打好资源要素“底牌”。百里荒公司党支部将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作为“最大优势”和“最大卖点”,在“农旅康”三个版块的产业链、供应链、营销链上配套组建党组织,初步形成了分工协作、互利共赢的新产业链模式,逐渐增强百里荒的“造血能力”,助力开发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和具有标识性的主导产业。同时,党支部充分的发挥把关定向的作用,引导各村产业始终与企业总体设计同频共振,利用好自然风貌、乡土文化等资源禀赋,发掘历史传说、民俗风情、乡土标识等文化价值,最终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应。
(四)要坚守一起发展“愿景”。环百里荒试验区党委牵头建立了“夷(陵)当(阳)远(安)”三地大循环和核心村内循环运转体系,充分的发挥全省唯一的跨县域区位优势,实现外在力量与内在力量的协同配合、高效统一。从4年来的实践经验能够准确的看出,实现环百里荒试验区高水平发展不是一域一局的事,而是全域全局的事,需要党建引领“三地互动、市场带动、部门联动、村民主动”,只有充分的发挥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区域内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群团组织、自治组织的主体作用,全面发挥周边1.4万名村民党员“主人翁”精神,才能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善治共同体与共同富裕新格局。